國際碳協股份有限公司

Decarbonization. Simplified.

加速淨零轉型

將氣候風險轉化為具備投資價值的永續增長動能

我們的服務

組織碳盤查

組織碳盤查

依循 ISO 14064-1 及 GHG Protocol 框架,精確盤點組織碳排放源,為企業淨零轉型奠定數據基礎,助力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
產品碳足跡

產品碳足跡

依循 ISO 14067 標準,分析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提供完整數據報告,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協助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

導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實現成本節約。從策略到執行,建立持續改進的節能文化。
EU Flag

CBAM申報輔導

掌握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最新要求。提供專業申報輔導,確保產品順利出口,避免額外碳稅負擔,強化市場競爭力。
能源申報

台灣能源查核申報

遵循能源管理法,協助企業完成能源查核制度申報。協助企業合法合規,優化能源數據管理,為您的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數據支撐。
chimney

台灣碳費收費辦法

解析台灣碳費徵收機制與影響。提供專業評估與因應策略,協助企業有效規劃成本、管理碳資產,應對在地氣候挑戰。

將氣候承諾化為競爭優勢

立即預約策略諮詢。我們將協助您繪製清晰的淨零路徑,無縫整合 ISO、CBAM 與 ESG 策略,確保您的投資能獲得可驗證的永續回報。
CBAM 知識盲點:Benchmarks (基準值)是什麼?為什麼它比預設值更重要?
歐盟 CBAM 正式期:台灣製造商的因應策略
歐盟 CBAM 正式期:歐盟進口商的成本控制與避險策略
CBAM法規修改說明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4):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3):優惠費率與自主減量計畫申請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從法規理解到實務應用(2)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從法規理解到實務應用(1)
如何計算節電率
泵浦節能-節電量計算範例

2026 年 CBAM 正式實施倒數! 許多非歐盟製造商的心態是:「若無法提供實際數據,用『預設值』申報就好。」然而,這種思維忽略了歐盟法規設計中的一個致命核心:Benchmarks (基準值)。
Benchmarks 並非只是個參考數字,它才是決定您產品能否進入歐盟市場,以及最終碳成本高低的隱形門檻。

2025-11-20

CBAM 正式實施後,歐盟進口商將面臨產品進口成本與財務責任的雙重風險。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歐盟進口商為控制 CBAM 憑證費用波動與數據不確定性所可能採取的盡職調查與風險轉嫁策略。相對地,我們將為非歐盟製造商提供關鍵的應對藍圖,聚焦於如何建立可驗證的碳排放數據系統,以有效滿足進口商的要求,並將合規成本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優勢。

2025-11-18

CBAM 將於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屆時歐盟進口商將不得不開始審慎評估 CBAM 商品的進口成本對其公司營運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將從歐盟進口商的視角出發,深入探討其為應對 CBAM 可能採取的策略與行動。

2025-11-18

歐盟第 2025/2083 號條例旨在簡化與強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確保原法規 (EU) 2023/956 在過渡期於 2026 年 1 月 1 日結束後能順利實施。鑑於過渡期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對進口小量貨物的進口人來說,遵守義務負擔過重,此修正案核心變革是引入「最低門檻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新法規設定單一重量門檻為 50 噸,適用於鐵、鋼、鋁、化肥和水泥等部門,但不包括電力或氫氣。此門檻旨在豁免絕大多數進口人,同時確保至少 99% 的嵌入式排放量仍納入 CBAM 管轄範圍。

除此之外,修改後的法規,也將鋼鐵產品、鋁產品的精細加工碳放,排除在產品碳含量計算範圍之外,以期CBAM法規能與EU ETS一致。

2025-10-30

當我們想透過「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來獲得碳費優惠時,首先得知道如何設定減碳目標。這篇文章會詳細解析「附表二」中的各項指標,並用具體案例教你如何計算出目標年的碳排放量。這將幫助你釐清減碳路徑,有效證明企業的減碳成果,進而成功申請到優惠費率。

2025-09-26

台灣碳費鼓勵企業透過「自主減量計畫」達成指定減碳目標,以適用優惠費率。這項績效導向機制要求企業證明實質減量行動。企業可自 2025 年起申請,並依減碳企圖心選擇兩類費率:優惠費率 A (NT$50/tCO₂e) 或 優惠費率 B (NT$100/tCO₂e)。計畫核定後,企業須每年提交進度報告。未達標者,將被追繳碳費差額,確保實際減量績效。

2025-09-24

本章旨在解析台灣碳費制度的具體運作邏輯,從誰會被徵收、如何計算應繳金額,到企業能如何透過各種機制降低碳費負擔。透過深入探討徵收門檻、複雜的計算公式以及減量額度的扣抵方式,企業將能更全面地掌握碳費制度的實務核心,為後續的減碳策略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2025-09-26

臺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環境部公告的「碳費收費辦法」,宣告國家將透過經濟手段,讓企業為溫室氣體排放負責,並鼓勵產業轉型與技術創新。這項制度將收取的碳費專款專用,成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用於資助企業減碳、發展低碳技術,並推動公正轉型。面對2025年即將開徵的碳費,企業需及早因應,為這場減碳挑戰做好準備。

2025-09-19

當我們談到節電,許多人直覺會認為「節電量」就是「本期用電量減去前期用電量」。然而,台灣政府在評估能源申報時所採用的**「年節電率」公式,背後有一個更為精確且重要的概念——「預期使用」**。這個概念能更公平、更真實地反映出實際的節能成效。

2025-08-25

【節能改善專案:泵浦效率提升】
改善前:A公司廠區有多台運轉多年的臥式與立式泵浦,由於設備老化,泵浦葉輪和泵體之間間隙變大,導致運轉效率下降,電流明顯偏高。
改善後:為提升能源效率,A公司將 5 台關鍵泵浦進行吊修,內容包括更換高效能葉輪、調整間隙並重新校準。維修完成後,透過實際量測運轉電流,確認其已恢復至接近或優於出廠時的效能。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