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4):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
當我們想透過「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來獲得碳費優惠時,首先得知道如何設定減碳目標。這篇文章會詳細解析「附表二」中的各項指標,並用具體案例教你如何計算出目標年的碳排放量。這將幫助你釐清減碳路徑,有效證明企業的減碳成果,進而成功申請到優惠費率。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4):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 Read More »
當我們想透過「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來獲得碳費優惠時,首先得知道如何設定減碳目標。這篇文章會詳細解析「附表二」中的各項指標,並用具體案例教你如何計算出目標年的碳排放量。這將幫助你釐清減碳路徑,有效證明企業的減碳成果,進而成功申請到優惠費率。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4):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 Read More »
本章旨在解析台灣碳費制度的具體運作邏輯,從誰會被徵收、如何計算應繳金額,到企業能如何透過各種機制降低碳費負擔。透過深入探討徵收門檻、複雜的計算公式以及減量額度的扣抵方式,企業將能更全面地掌握碳費制度的實務核心,為後續的減碳策略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從法規理解到實務應用(2) Read More »
台灣碳費鼓勵企業透過「自主減量計畫」達成指定減碳目標,以適用優惠費率。這項績效導向機制要求企業證明實質減量行動。企業可自 2025 年起申請,並依減碳企圖心選擇兩類費率:優惠費率 A (NT$50/tCO₂e) 或 優惠費率 B (NT$100/tCO₂e)。計畫核定後,企業須每年提交進度報告。未達標者,將被追繳碳費差額,確保實際減量績效。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3):優惠費率與自主減量計畫申請 Read More »
臺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環境部公告的「碳費收費辦法」,宣告國家將透過經濟手段,讓企業為溫室氣體排放負責,並鼓勵產業轉型與技術創新。這項制度將收取的碳費專款專用,成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用於資助企業減碳、發展低碳技術,並推動公正轉型。面對2025年即將開徵的碳費,企業需及早因應,為這場減碳挑戰做好準備。
台灣碳費制度深度解析與企業永續策略指南:從法規理解到實務應用(1) Read More »
CBAM產品碳含量計算與碳盤查6大分類的區別 在「CBAM與ISO 14064-1和ISO 14067的比較與區別」中,我們將三者依照「標的」、「目的」、「報告範圍」、「溫室氣體」、「報告更新頻率」及「影響」等六大面向做了一些比較,讓讀者可以更容易區別他們的異同之處。
在現今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的大環境下,不論是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或是國際認證標準如ISO 14064-1以及ISO 14067等,都在其相關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提升了解,本文重點探討這三者的主要內容及其間的差異。
CBAM與ISO 14064-1和ISO 14067的比較 Read More »
什麼是嵌入排放(embedded emissions)?與碳足跡有什麼不樣? 在談CBAM的嵌入排放(embedded emissions)前,您必須先瞭解ISO 14064-1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
什麼是CBAM產品碳含量(embedded emissions)?與碳足跡有什麼不一樣?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