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電量計算
許多企業在面臨節電申報時,常會誤以為「節電率」是以當年度用電量與去年相比。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迷思。節電量計算方式並非與去年的實際用電量相比較,而是透過一系列具體的「節電措施」所產生的實際節電量來計算,這也是能源查核申報的核心內容。那麼,究竟哪些措施可以被法規認定為「節電量」呢?
許多企業在面臨節電申報時,常會誤以為「節電率」是以當年度用電量與去年相比。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迷思。節電量計算方式並非與去年的實際用電量相比較,而是透過一系列具體的「節電措施」所產生的實際節電量來計算,這也是能源查核申報的核心內容。那麼,究竟哪些措施可以被法規認定為「節電量」呢?
根據台灣《能源管理法》及其相關規定,符合定義的「能源用戶」必須定期進行能源查核並申報相關資料。這項申報不僅是法定義務,更是企業有效管理能源、降低營運成本的關鍵。那麼,這份看似複雜的申報內容究竟涵蓋了哪些核心項目?本文將深入剖析,幫助企業清晰掌握申報的要點。
您是否曾聽過企業或工廠需要向政府申報能源使用情況,並且有節電的目標?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探討的「能源查核申報相關規定」。這項制度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台灣邁向永續發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環節。
台灣的特定能源用戶,為了符合年節電率1%以上的法規要求,每年都必須進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能源查核申報」。這項流程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關鍵時程與步驟,就能順利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罰款與麻煩。讓我們透過這張流程圖,一起用白話文來解讀這個能源查核的年度流程。
為響應節能趨勢,A公司啟動「廢冷再利用」專案,目標是回收廢熱以降低冰水回水溫度,減輕冷凍機負擔。為驗證節電成效,我們在改善前後安裝電表、溫度計和冰水流量計等專業設備,並記錄了三個月的基線與三個月的改善後數據。透過六個月的嚴謹對照,我們科學化地驗證了此節能效益,接下來將詳細說明其計算方式與最終成果。
【節能改善專案:泵浦效率提升】
改善前:A公司廠區有多台運轉多年的臥式與立式泵浦,由於設備老化,泵浦葉輪和泵體之間間隙變大,導致運轉效率下降,電流明顯偏高。
改善後:為提升能源效率,A公司將 5 台關鍵泵浦進行吊修,內容包括更換高效能葉輪、調整間隙並重新校準。維修完成後,透過實際量測運轉電流,確認其已恢復至接近或優於出廠時的效能。
A公司啟動「高效能零件替換」專案,透過更換進氣閥精準控制進氣量與壓力,以減輕空壓機的運轉負擔。
為精確驗證節電成效,我們在改善前後於空壓機安裝電表與流量計等專業量測設備。專案執行期間,分別記錄了三個月的基線數據及三個月的改善後數據。
這六個月的嚴謹數據對照,讓我們能科學化地驗證此項節能措施的實際效益。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說明其節電量計算方式與最終成果。
台灣的《能源管理法》,針對高用電戶,規範了「年度節電率1%」的法規要求。我們將帶您了解最新的節電率目標、節電量的計算方式,以及四種可被認列為節電量的節能措施。無論您是用電契約容量超過 800 瓩的高用電戶,或是想要進行能源管理的企業,本文將提供您最全面的法規解讀與實務建議。
「表九-主要使用能源設備」是工廠的「設備健康檢查報告」,旨在系統化盤點所有主要耗能設備。
此表要求詳細列出公用設備(如鍋爐、空壓機、冰水機)與製程設備的各項資訊,包括型號、功率、效率、運轉時數,甚至是汰換投資。
透過這張表,您能精準找出廠區的「用電大戶」,評估設備能源效率,為未來節能改善提供明確方向。這也是法規實地稽核的重要依據,確保企業能源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
「產品單位耗能」申報表旨在協助非水泥、煉油業的企業,精準計算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的能源,是衡量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
企業須系統化地記錄產品產量與公用設備的能源消耗,以算出「每單位產量」的耗能量。此表不僅能幫助企業找出高耗能環節,更是政府掌握各行業節能潛力的關鍵工具,有助於企業落實能源管理、提升競爭力。
主要產品單位產量耗能數量-能源查核申報 Read More »
「表六、能源使用資料」與「圖七、能源平衡」是申報的關鍵數據。前者需根據實際帳單與量測數據,精確填報各類能源(如電力、燃料等)的使用量;後者則要求企業以「生產流程圖」、「電能平衡圖」及「熱能平衡圖」等方式,將能源的分配與流向視覺化。其最終目的在於,讓主管機關能有效掌握企業的能源消耗全貌,同時也鼓勵企業將能源管理制度化。
《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是企業在能源管理上的年度總結,核心精神在於要求企業系統化地檢視能源使用現況,並提交具體可行的節電計畫。
這份申報表涵蓋企業基本資訊、能源管理組織、查核制度、節能目標與計畫,以及實際能源使用數據與節電成果等六大面向。每一部分都要求企業有實質的執行與記錄,不僅是紙上承諾,所有數據與措施都需經得起主管機關的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