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50001
Energy
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
主要產品單位產量耗能數量-其他行業
「主要產品單位產量耗能數量」申報表旨在協助企業,精準計算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的能源,是衡量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 企業須系統化地記錄產品產量與公用設備的能源消耗,以算出「每單位產量」的耗能量。此表不僅能幫助企業找出高耗能環節,更是政府掌握各行業節能潛力的關鍵工具,有助於企業落實能源管理、提升競爭力。

一、基本填寫原則
一張表對應一種產品與規格:如果您的工廠生產多種產品,或同一產品有不同規格,請「每種產品/規格都填寫一張新的表格」。如果表格不夠用,請自行影印。
二、如何填寫產量單位與規格?
統一單位:請使用一個統一、大家都能理解的單位來計算產量,例如「公噸」、「公斤」、「立方公尺」等。
電子業:
產量單位:像 TFT-LCD、DRAM 等產品,產量單位以「千片」計算。LED 晶粒則以「百萬粒 (M)」為單位。
產品規格:請註明產品的尺寸,例如「50×50公分的TFT-LCD」。
紡織與人纖業:
產量單位:統一使用「公噸」。
產品規格:請詳細說明產品的「丹尼數」、「支數」或生產方式(如直紡、粒紡)。
三、產量與利用率怎麼計算?
- 電子業產量:請以「投入量(母玻璃)」來計算產量,而不是最終產品的數量。
- 紡織與人纖業「折合產量」:這是一個重要概念,因為產品規格不同,耗能也會不同。您必須將所有產品的產量,換算成一個「統一基準規格」的產量。
例如:聚酯絲需折合為「120丹尼」的產量,加工絲則折合至「75丹尼」。
產能利用率:這用來評估工廠的產能有沒有被充分利用。
計算方式:
當月實際產量 ÷ 當月設計產量 × 100%
。
設備利用率:這用來評估設備有沒有被有效使用。
計算方式:
當月實際運轉時數 ÷ (當月總時數 – 當月計畫停機時數) × 100%
。
四、最重要!如何計算「每單位產品耗能」?
計算公式:
每單位產品耗能 = 當月消耗的總能源量 ÷ 當月產品產量 (實際產量或折合產量)
。別忘了公用設備:計算時,請務必將所有公用設備(例如空壓機、冰水主機等)所使用的能源,都一併算進去。
總量不能超標:強制規定:您算出來的「所有產品總耗能」,加總起來不能超過您在「表六之一」申報的「全廠能源使用總量」。
年度合計欄位:這個欄位要用「加權平均」的方式計算,將每月的單位耗能與產量相乘後再平均。
五、如果有使用其他特殊能源?
如果您在製程中使用了「表六」中沒有列出的特殊能源,請在「其他能源編碼」欄位填入您在「表六之二」所定義的編碼,並填寫其使用量。
提醒:這些數據是主管機關評估您節能成效的關鍵。因此,請務必仔細填寫,並確保所有數據都有來源依據。
公用設備如何拆分能源比例
公用設備的能源消耗,由於是多個製程或區域共用,因此無法直接歸屬於某單一項目。在填寫申報表或進行能源分析時,必須採用合理的「分攤比例」,將這些共用的能源(例如電力、蒸汽)分配到各個實際使用的製程或區域。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公用設備及其能源拆分方式:
1. 空壓機系統
- 分攤原則:依據各製程或區域對壓縮空氣的實際需求量來分配。
- 分攤方法:
- 流量計:在供應給各個製程或區域的管線上安裝「壓縮空氣流量計」,直接測量每個區域的實際使用量。這是最精準的方法。
- 設備馬力:若無法安裝流量計,可以根據各製程使用的氣動設備的「馬力總和」或「運轉時數」來推算比例。例如,製程A的氣動設備總馬力是50 HP,製程B是100 HP,那麼在沒有精準數據的情況下,可以將空壓機的用電量以1:2的比例分配給A與B。
2. 冷凍機(冰水主機)系統
- 分攤原則:依據各製程或區域的實際「冷凍負載」或「冰水需求量」來分配。
- 分攤方法:
- 熱量計:在供應冰水的管線上安裝「熱量計」,直接測量每個區域所消耗的熱能。這能精準計算每個區域實際使用了多少冷凍能力。
- 流量計與溫差:若無法安裝熱量計,可以在冰水管線上裝設「流量計」,並測量冰水進出該區域的溫差,再據此推算其冷凍負載。
- 產能比例:若上述測量設備都沒有,可依據各製程的「產量比例」進行分攤。例如,製程A的產量佔全廠的60%,製程B佔40%,那麼可以將冰水主機的用電量以6:4的比例分配。
3. 照明系統
- 分攤原則:依據照明設備的實際分佈或使用時數來分配。
- 分攤方法:
- 獨立電表:最直接的方式是為各區域的照明迴路安裝獨立電表。
- 面積比例:若無法安裝電表,可根據各區域的「樓地板面積比例」進行分攤。例如,辦公室面積佔總面積的20%,則可將照明用電的20%分配給辦公室。
結論:最理想的分攤方式是透過安裝獨立量測儀器(如電表、流量計),取得各製程或區域的實際數據。這不僅能讓申報資料更準確,也能幫助您更有效地管理能源、找出節能潛力。如果沒有量測設備,則必須採用最能反映實際狀況的「合理比例」來進行分攤,並在申報時能清楚解釋其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