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碳協股份有限公司

ISO 50001

Energy

企業能源查核申報流程

按部就班,掌握時程

台灣的特定能源用戶,為了符合年節電率1%以上的法規要求,每年都必須進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能源查核申報」。這項流程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關鍵時程與步驟,就能順利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罰款與麻煩。讓我們透過這張流程圖,一起用白話文來解讀這個能源查核的年度流程。

reporting process

第一幕:申報前的準備工作(申報前一年)

在申報的前一年十二月,主管機關會舉辦「新一年度能源查核申報說明會」。這場說明會就像是給企業的年度總複習,會詳細講解新一年的申報規定與注意事項,是企業了解最新法規動向的絕佳機會。

第二幕:申報的開始與初步審查(申報當年度:1月至3月)

進入申報的當年度,流程正式啟動。

  • 一月:主管機關會寄發「能源查核申報通知函」。這封信提醒您,該準備申報資料了。

  • 二月:如果企業在期限內沒有完成申報,就會收到「未完成申報限期改善函」。這就像是第一張黃牌,提醒你儘速補上。

  • 三月:這段時間是主管機關進行「審查核備作業」的關鍵期。企業的申報資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規定,都會在這階段被檢視。

這段時間的重點是「是否依規定申報?」。如果企業完全沒有申報,會收到主管機關三次催繳(透過電話、Email、函文),最終如果仍不理會,將會面臨「罰鍰」及「限期改善」的裁罰。這項裁罰是根據《能源管理法》第21條,而且罰款會「按次加倍」。

第三幕:補正與再審查(申報當年度:4月至6月)

如果你的申報資料沒有通過第一輪審查,不必擔心,因為流程給予了補救的機會。

  • 四月至六月:如果企業的申報資料沒有通過審查,就會收到「補正限期改善函」。這張單子會清楚說明你的資料哪裡有問題,讓你可以在期限內修正。

  • 審查再啟:企業完成補正後,主管機關會再次進行「審查核備作業」。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是否通過審查作業?」。如果企業在補正後,仍然未能通過審查,將會收到「屆期未補正裁處書」。這表示企業的申報內容未能符合「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節能目標與執行計畫」的相關規定。

第四幕:最後的機會與裁罰(申報當年度:7月至10月)

如果企業在第二輪審查後仍未達標,這將是最後的機會。

  • 七月至十月:主管機關會再次發文,要求企業「限期改善」。

  • 最終裁處:若企業在最後的期限內仍然未能完成補正,將會收到「屆期未補正裁處書」,面臨更高額的「罰鍰」。這項罰款是依據《能源管理法》第23、24條,同樣是「按次加倍」。

結論:掌握流程,將申報化為企業優勢

這張流程圖清楚地展示了能源查核申報並非一次性的任務,而是一個從前一年底就開始的嚴謹循環。企業必須主動參與,並在每個階段確保申報資料的完整與正確性。掌握這個時程,不僅可以避免因逾期或資料不符規定而產生的鉅額罰鍰,更能將能源查核的過程,轉化為系統性管理能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寶貴機會。主動出擊,遠勝於被動應對。